閱讀提要
2019年,光谷GDP首次躍居武漢各區之首,武漢經濟內生結構悄然生變。
從鋼鐵,到汽車,再到高新技術產業,半個多世紀以來,每一輪產業結構的變遷,都在不同的歷史時期,引領著這座城市經濟發展的方向,并成為新的脊梁。
巨變不僅僅在光谷。兩江三鎮,全域創新的思路之變,正在發生。
武漢正在迎來動能轉換和產業升級的標志性時刻。
今年上半年,武漢東湖高新區GDP及增速繼續引領武漢第一。此前的統計數據顯示:2019年,光谷GDP已達1876.77億元,首次躍居武漢各區之首。
——這標志著,工業重鎮武漢在產業結構上逐步實現“騰籠換鳥”。
武漢市經信委相關負責人介紹,直至“十一五”末期,鋼鐵、石化、機械制造等傳統工業仍是武漢的主導產業。2011年,電子信息、汽車及裝備制造、生物醫藥三大新興產業,投資比重僅占該市37.7%。而到2016年,這一比重已快速躍升至63.6%。
2019年,武漢GDP逾1.62萬億元,位居全國第八。其中,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速11.8%,占GDP比重25.7%,數字經濟占比約40%。
奔涌的“后浪”:一次蓄力30年的起飛
8月26日,業內領先的5G物聯網自動化組裝線“量子線”,在聯想武漢基地投用。過去,一條生產線上要50多個工人,現在只需要20多人。
早前,長江存儲最新128層QLC 3D NAND閃存芯片,在光谷研發成功,這也是全球首款128層QLC三維存儲芯片。
過去一年,在光谷這片科技創新的熱土上,全球最大產能的中小尺寸面板生產線投產、全國第一條全流程5G智能生產線投運、湖北互聯網企業首次赴海外上市、全省第一家科創板上市企業誕生……
新產業、新業態、新技術、新模式集中爆發,大武漢的經濟名片,悄然煥變。
新中國成立以來,一批國家重點項目密集布局武漢。鋼鐵在很長一段時間里,都是武漢最大的支柱產業,承載著熾熱的城市記憶。
上世紀90年代前后,武漢以“鋼、車、機、新”開啟新一輪產業調整,汽車、光電子兩大產業奠基。
“與鋼鐵和汽車的產業使命不同,光谷的使命自誕生便具有雙重性——既要抓科技,也要搞經濟;既要能頂天,還要能立地?!笔∪嗣裾稍兾瘑T、武漢大學教授李光說,所謂“頂天”,就是要在科技創新上不斷突破“無人區”,代表中國科技參與世界競爭;所謂“立地”,則是要探索破解“科技與經濟兩張皮”難題,將科學技術真正轉化為生產力,服務于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。
過去30年,幾代科技創業者薪火接力,將光谷推向全國最大的光纖光纜生產基地、最大的光電器件生產基地、最大的光通信技術研發基地和最大的激光設備生產基地。集成電路、新型顯示器件、下一代信息網絡、生物醫藥四大產業,入列國家首批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,數量與上海并列第一。
2019年,光谷規上工業增加值、固定資產投資、工業投資等均保持兩位數增長;規上工業增加值增幅、工業投資增幅、進出口總額、招商引資實際到位資金總額、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等皆居武漢之首。
自2014年起,光谷新注冊企業便以每年翻一番的速度增加。去年,光谷新增企業2.7萬多家,企業主體突破10萬家大關,平均每個工作日新注冊企業120多家,每12分鐘就有1家新企業誕生。
“這些都是反映經濟發展質量的核心指標。”省政府研究室黨組書記、主任覃道明認為,主要經濟數據的變化,一定是產業變遷的結果,也在一定程度上體現出全省產業轉型升級的動向。在當前經濟下行壓力普遍加大、增長減速的大背景下,光谷的逆勢上揚,根本在于高新技術產業、戰略性新興產業唱主角,起到了頂梁柱的作用。
兄弟的“較勁”:“不是彎道超車,而是換了車道”
光谷往西北而去,幾十公里外,另一場轉型之戰也箭在弦上。
武漢臨空港經濟技術開發區(東西湖區),是武漢最早的蔬菜和農產品集散地。自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起,便靠食品工業“一柱擎天”。
可口可樂、百事可樂、雪花啤酒、統一、康師傅、周黑鴨……從新溝到吳家山,幾百家國內外食品企業,一度包攬武漢千億食品工業60%的產值。
隨之壯大的,是物流。亞馬遜、順豐速運、京東亞洲一號倉庫、蘇寧物流等眾多“物流大亨”,無一不在此落腳,車行南北,貨貫東西。
但,東西湖早已不滿足于“賣水和方便面”。它開始謀劃一盤更長遠的棋。
東西湖區徑河街,過去叫徑河農場。30年前,這里農田、果園、魚塘遍布,居民以捕魚、種田為生,為武漢市供應蔬菜、瓜果和鮮魚。如今,驅車徑河,農田魚塘已成記憶,氣勢恢宏的國家級產業基地、科技大廠,在黃土地上拔節生長。
“風向”是在2016年改變的。那一年,武漢市及東西湖區幾經爭取,國家網絡安全人才與創新基地落子,成為武漢四大國家級產業基地之一。占地318畝的網安基地,像一座迷你“城中城”,將產業孕育、企業發展和人才培養一網打盡。目前,58個項目已簽約落戶。
9月,武漢大學國家網絡安全學院、華中科技大學網絡空間安全學院的1300余名本碩博大學生,分批入駐網安基地。這些年輕力量,是希望的血液,更是創新的火種。
一子落而滿盤活。思路變,則出路變。
國家級網安基地這塊“金字招牌”,成為了徑河街乃至整個東西湖的轉型“開山斧”。
2017年,京東方落戶東西湖,次年投資460億元建設10.5代液晶面板生產線。加上此前在光谷布局的華星光電和天馬,中國顯示面板“三巨頭”,實現“武漢會師”。
京東方開工不到一個月,世界500強企業美國康寧來了。這家引領全球的特種玻璃老牌巨頭,一出手就是14億美元,打造10.5代玻璃基板生產線,為京東方做產業配套。隨后,另一世界500強企業法國液化空氣集團落戶,投建大宗氣體站,服務京東方。
“這不是彎道超車,而是直接換了車道?!崩罟庹f,面板顯示產業和網絡安全產業,都對技術創新有著極高的要求。東西湖越過眾多產業,從食品和機電直奔高新技術產業的“峰頂”而去,雄心可見一斑。這也表明,武漢的產業創新格局,正從光谷一枝獨秀,邁向全域創新。
城市的競位:武漢的未來在哪里
10年前,《南方日報》一篇長篇通訊《可怕的成都》,掀起各地對成都發展經驗的關注。
文中寫道:制度創新已成成都官場風氣。為官一任,在制度創新上有沒有做出什么成績,在全國叫得響的制度創新有多少,成為成都考核官員的條件之一。
2019年,為搞活新經濟,成都在全國率先組建新經濟發展委員會,從機構改革這個“根”上進行大刀闊斧的突破。它的目標,是“成為新經濟的話語引領者”。
去年,成都GDP突破1.7萬億。在經濟含“新”量上,成都高新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285.6億元,占成都經濟比重的13.4%。
2018年,中國創新型城市的標桿深圳,研發投入占GDP比重4.2%,與以色列投入相當。2019年,深圳經濟總量逼近2.7萬億,其中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突破1萬億。
同為創新型城市的杭州,2019年的GDP中,高新技術產業占規上工業增加值的61.7%。
“數據是會說話的,觀一葉而知秋?!瘪烂髡J為,這些快速崛起的城市,無一例外都是創新驅動型城市,從改革、生態、政策、思想上,都值得武漢研究學習。從武漢產業發展軌跡看,“鋼時代”奠定了家底,“車時代”培育了支柱,而“芯時代”代表著未來。武漢經濟的未來,根本是推進更深層次的改革開放,特別是在事關國家發展命脈的芯片、生物醫藥等領域占領制高點,使武漢在全球優勢產業集群中占據一席之地。
他說,每一個時代都肩負著不同的使命,不是后一個時代對前一個時代的簡單取代,更不是“后浪”掀翻“前浪”,它是城市優勢和能量的一代代疊加、一步步積累,最終在發展大潮中一路向前。